關於地景藝術節
南崁溪
南崁溪舊名為青溪,是一條位於桃園市北側的河流,主要流經龜山區、桃園區、蘆竹區及大園區。南崁溪源於坪頂台地菜公堂附近的牛角坡,往南經過舊路坑,折往西南,於新路坑會合楓樹坑溪,自此向西,流經王公山南麓,復折向西北經大檜溪,並會合小檜溪,流經水汴頭。並且會合茄苳溪、大坑溪、坑子溪,至竹圍南崁港口入海。流域面積214.67 平方公里,全長30.73 公里,支流有楓樹坑溪、大檜溪。
南崁溪岸沿線共有17個公園,包含龜山第一河濱公園、桃園第一河濱公園、檜稽河濱公園、寵物示範公園、經國環保公園、光明河濱公園等等,河岸綠地的建設與整合讓民眾能夠近距離欣賞河濱風光、親近綠野。
隨著南崁溪水岸自行車道通車,沿線串聯許多鄰里社區、學校以及公園綠地,透過慢跑、騎車、運動、散步、遛狗等活動,讓南崁溪與周邊市民有了更緊密的連結,成為桃園市境內珍稀的多功能遊憩水岸。
桃林鐵路全長19.2公里自1968年起,乘載燃煤至林口火力發電廠,成為提供經濟發展與民生用電的重要設施;最初以貨運為主的台鐵林口線,早期也曾試辦客運,當時沿線多為工廠與田地,人口稀少,需求量低,成效不彰而停辦。後因桃園的快速發展,台鐵林口線從桃園市區到南崁,沿線高樓林立、民宅聚集,2005年時桃園縣政府即向台鐵承租列車,開辦免費客運,並將客運路線稱為「桃林鐵路」,全線於2012年底停駛,為台灣最後的運煤鐵道。桃園市升格後,市府積極推動桃林鐵路相關活化計畫,希望透過活化工程計畫達成「後巷翻轉」、「串連景觀廊道」、「推動綠色交通」、「協助都市縫合」、「保留鐵道文化」及「發揮交通替代功能」等六大目標。先後完成下水道及埋設自來水幹管工程,解決大檜溪缺水及三鶯路、龜山工業區一帶易淹水等問題,以利活化工程進行,除了規劃闢建自行車道及人行步道,也兼具交通及防災功能。
為推動亞洲矽谷計畫,發展智駕車及資安科技,桃園市「虎頭山創新園區一期』於108年6月18日正式開幕啟用。園區鄰近龜山、華亞等各大工業區以及桃園市安東青創基地,第一期開發基地為發展車聯網、資安科技產業,提供為實證測試平台的園區。連結在地與國際新創,加速新創產業發展,並帶動在地智慧物聯網應用技術及相關產業,促使桃園在地製造業之轉型升級。
虎頭山公園座落桃園市郊成功路三段臨南崁溪處,每天都有許多居民來公園運動晨操,假日的人潮更是暴增,連來自龜山、八德、中壢、桃園、蘆竹之民眾都愛到此健行休閒。目前已從現有的15公頃公園擴大為720公頃的風景特定區,區內規劃虎頭山、楓樹坑二大遊憩系統、三大登山系統,將虎頭山打造成北台灣重要的都會公園。
虎頭山公園鄰近桃園市區,地勢居高臨下,為城市景觀保留了豐沛綠意,而享有「桃園後花園」的美譽。公園內規劃有多條步道系統,以顏色作為路線區分,除了園區的人行步道外,另外完整規劃出包括賞景健康步道、櫻花步道、森林體驗步道、太陽亭步道、梅園步道、生態解說步道、忠烈祠步道等七條環狀登山步道,讓遊客更容易探訪虎頭山的美景全貌。此外,前山系統另包含以架高工法打造的全齡友善步道,不僅保護動植物的原有生長環境,也提供爬山者較為舒適的健行體驗。